增加哪些營養素的攝取,可以有好的母乳品質又不會造成身體負擔呢?

每產生100cc母乳約消耗85大卡,衛生署建議哺乳期每日增加熱量約500卡。

醣類是體內熱量的主要來源,當攝食不足時會導致體內蛋白質的消耗,適量全穀根莖類的攝取才能避免蛋白質損耗。
蛋白質是構成體內器官、荷爾蒙的營養素,飲食中蛋白質不足會影響泌乳量,豆、魚、肉、蛋、奶類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,建議每天可增加1杯的低脂牛奶及1兩的魚或肉類,就可達衛生署建議的每日建議量。

必需脂肪酸有增加乳汁分泌的作用,宜多選用植物油或以部分堅果類取代烹調用油。DHA是大腦和視網膜發育所必需營養素,母乳中DHA含量對嬰兒腦部發育有正相關,甚至能提升嬰兒的智商;飲食中DHA量會改變母乳中DHA的濃度,因此媽媽多吃魚類、核桃、亞麻籽等都能使乳汁中的DHA濃度,使寶寶更聰明。

乳汁主要的成分是水,約87%,所以也應注意水份的補充,攝取足夠的水分有助於身體的新陳代謝及乳汁的製造。每天建議量為2000~2500CC,相當於8~10 杯的水,以利乳汁分泌。

根據國民營養調查指出,國人鈣質攝取普遍不足,鈣質是形成骨骼、牙齒最主要的營養素,鈣質對成長中的寶寶骨骼發育是非常重要的,雖然媽媽鈣質攝取量不足並不會影響乳汁中鈣質濃度,但長期缺鈣,身體會將骨骼中的鈣質分解以利用,影響母親的骨骼健康,這也是為什麼俗語說,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的由來。

西方食物中,牛奶、起司攝取量大,不容易有缺乏的問題;但國人平均每天喝不到1杯牛奶,飲食西化,蛋白質攝取過量也會造成鈣質游離。

建議哺乳期間每日補充低脂奶2杯或是鈣質含量高的食品如小魚乾、豆乾、芥藍菜、黑芝麻等,並搭配適當的日曬幫助鈣質的吸收,另外咖啡因會影響鈣質的吸收,應該酌量攝取。

懷孕末期時,寶寶會由母體吸收大量的鐵質儲存在體內,以利出生後使用。

鐵質是血紅素成分之一,飲食中應該有足夠的鐵質攝取,補充生產時流失的鐵及乳汁製造所需。

維生素C可以增加鐵的6倍吸收率,為能更有效的吸收飲食中的鐵質,建議飯後搭配水果,而茶、咖啡等食物會影響鐵的吸收率,應避免在飯後馬上飲用。

是嬰兒神經、肌肉組織與腦部成長所必需的礦物質

缺碘也會造成甲狀腺亢進,影響代謝,因此攝取足夠的碘,對於嬰兒發育是非常重要的,富含碘的食物包含海帶、海苔、紫菜、綠色蔬菜、蛋類、乳類、穀類等。

藍田產後護理之家